“我们不能花几十年来弄清日本排海后果”

2023-06-12 20:50:22    来源:环球资讯广播    

在外界一片批评声中,日本东京电力(东电)公司12日开始对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设备进行试运行。

在预计持续两周左右的试运行期间,东电公司将以淡水代替核污染水,用海水进行稀释后通过海底隧道排放入海。

此举,标志着日本朝着冒大下之大不韪、单方面强行向大海排放核污染水又迈进了一步。


(相关资料图)

日本福岛电视台网站:东电公司的最终目标是在今年夏天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

这些“不老实”令人心惊

2011年发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属于最高级别的核事故。

12年来,福岛核污染水已积存130多万吨,其中包含60多种放射性核素,且预计排放时间长达数十年。

而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含有大量放射性核素的核污染水尚无排放先例。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图表:洋流可以把核污染水带到远离福岛的地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科学家担心它会潜在影响全球食物链和生态系统。

自日本政府2021年4月单方面决定将核污染水排入太平洋到现在的两年多时间里,日本国内各界、周边邻国乃至国际社会一片谴责,要求日方负起责任的呼声不绝于耳。

然而,面对各方的普遍疑虑和反对,日方的“不老实”也愈发变本加厉。

随着预设排海日期的临近,日本政府不仅反复纠缠“核污染水”称谓,声称要排放的是经过所谓“先进液体处理系统”(ALPS)净化的“处理水”,甚至把福岛核污染水等同于全球核电站正常运行下的排放水,千方百计企图“洗白”排海行为。

韩联社:韩国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近日针对日本政府的狡辩直接回应:“既然日本声称福岛核污染水经过处理后足够安全,可以饮用,那么他们应该把它当作饮用水,至少也应该用作农业或工业用水。(题图为李在明)

与此同时,安全记录早已劣迹斑斑的东电公司也在不断混淆视听和制造险情,加深着人们的疑虑。

上个月,在东电公司的极力游说下,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同意,把在核污染水排海前需要测量浓度的放射性核素由64种大幅减少到30种。

《朝日新闻》报道截图

而就在国际原子能机构6月理事会会议本月5日开幕当天,东电公司自己发布的报告显示,5月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港湾内捕获的海鱼许氏平鲉体内放射性元素铯的含量达到每千克18000贝克勒尔,超过日本食品卫生法所定标准180倍。

“东京新闻”网站报道截图

多国专家已反复警告,核污染水入海构成的环境威胁将持续几代人。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肯·布塞勒指出,核污染水含有多种不同的放射性核素,而日本自夸的ALPS过滤系统在处理这些物质方面尚未被证明完全有效,比如能够增加骨癌和白血病风险的锶-90就无法被完全过滤。

布塞勒及其同事在检查了东电公司一些核污染水储罐的数据后发现,经过处理的核污染水中仍然含有放射性核素,其浓度在不同储罐之间差异很大,“说它们已经被成功去除是不公平的”。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截图

美国夏威夷大学凯瓦洛海洋实验室主任罗伯特·里士满及其同事近日共同发文,呼吁日本推迟排放,直到世界充分了解核污染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此前,总部位于美国、拥有100多个成员实验室的国家海洋实验室协会(NAML)已发表一份反对日本排海计划的声明,强调“缺乏足够和准确的科学数据来支持日本的‘安全’断言”。

声明警告,这些排放物可能会威胁到“地球上最大的连续水体,其中包含全球最大的生物量以及70%的渔业资源”。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截图

“不要忽视我们!”

最让人愤怒的是,对于如何处置核污染水,日本自己的专家曾提出氢气释放、地层注入、地下掩埋、蒸汽释放和海洋排放等五种选择。

但出于本国私利,日本政府最终选择了“成本最低、最易操作”的排海方案,试图将巨大的环境和健康安全风险转嫁给全人类。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此前刊发的权威论文指出,即使是少量的低频放射,也很难保证对其他国家和国际公共领域无害,更何况日本计划排海的核污染水基数巨大、排放周期长达数十年。

“日本单方面的排海决定和行动不仅违反了多项国际环境保护义务,而且在许多方面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等相关国际法。”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官网论文截图

两年多来,尽管各方普遍担心核污染水排海会严重危及全球海洋环境、生态系统和各国人民生命健康,但日本始终未就排海方案正当性、核污染水数据真实性、技术可靠性、净化装置有效性、环境影响不确定性等关键问题做出科学、可信的说明,也没有同包括邻国在内的各利益攸关方进行充分和有意义的协商。

对此,长期以来饱受西方核试验荼毒的太平洋岛国反应尤为强烈。

从上世纪中叶开始,太平洋岛国所处海域成为美西方国家的核试验场,遭受了令人触目惊心的核辐射污染和生态灾难。

医疗人员每年都要对1954年美国核武器试验中暴露于放射性沉降物的马绍尔群岛民众进行体检。

1985年,13个南太平洋国家历经多年协商后,在库克群岛的拉罗汤加岛签署了《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也称《拉罗汤加条约》)。

太平洋岛国论坛秘书长亨利·普纳发文揭露说,对于该条约的签署,当时的日本首相曾发表声明,称“日本无意不顾该区域各国的关切,在太平洋倾倒放射性废物”。但现在,日本却出尔反尔,在排海问题上一意孤行。

“根据我们在核污染方面的教训,日本在这个时候继续推进排海计划简直不可想象。我们不能用40年时间来‘弄清楚’日本的排海后果。”

英国《卫报》报道截图

普纳强调,任何核污染水处置决定不是、也不应该只是日本的国内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和跨国性问题,应该在国际法义务范围内受到审查。

“我今天提出的问题,是几十年前我们的地区和我们的海洋被确定为核试验场时,我们的人民没有机会提出的问题:不要忽视我们,这关乎我们和我们子孙后代共同的未来。”

英国《卫报》报道截图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策划丨王坚

记者丨邵一平

编辑丨林维

签审丨王坚

监制丨关娟娟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